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这场持续三年的大气治理之战,正进入攻坚期。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截至目前,《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的PM2.5目标已提前一年完成,另一项优良天数比率目标,如果年底前不出现极端天气,也有信心完成。
不过,大气治理仍存短板,PM2.5浓度仍在高位、臭氧污染逐渐显现、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减排空间日益缩减。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正在制定之中,治理举措将以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推进产业、能源等结构优化、提升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等为重点,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后大气治理”时期,蓝天保卫战怎么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拿出了“药方”,大家的观点有些不谋而合,即大气治理到了“以纳定排”的阶段,应因地制宜,以纳污的能力来制定排污标准,精细化治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治理仍存挑战,有信心蓝天保卫战顺利收官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坦言,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期,要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越是艰险越向前”,有信心全面完成各项既定任务目标,确保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焦点1 目前大气治理面临哪些困难?
刘炳江说,目前PM2.5浓度依然较高,虽然今年全国PM2.5浓度普遍下降,但“2+26”城市的PM2.5浓度仍然较高,2019年为57微克/立方米。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周边出现了两次重污染过程就是典型案例。
其次,臭氧污染逐渐显现,臭氧浓度逐渐上升,成为仅次于PM2.5的影响优良天数的重要因素,臭氧监测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重点之一。去年7-9月,全国多个省份出现高温少雨的气象条件,导致臭氧浓度同比大幅提升,超标天数明显增加。今年夏天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气象条件,将对完成优良天数比率目标带来较大影响,绝不能掉以轻心。
另外,结构调整难度较大。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深入,末端治理空间和减排潜力越来越小,未来工作重心将逐渐转向结构优化调整。而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用地结构偏粗放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宏观上,这些结构优化调整任务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拉动有效投资、补齐短板,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重要举措。但微观上,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上,都是“难啃的骨头”。
焦点2 疫情之下,大气治理会否“放水”?
刘炳江表示,通常概念上的复工复产,可能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但从4月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看,这种情况不普遍。
2020年4月份,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有小幅波动,其中PM2.5浓度同比有所上升。不过经过分析,这主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新疆四个省份导致的。其中东北三个省,吉林、黑龙江、辽宁秸秆焚烧火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八倍,部分城市出现PM2.5爆表,另外新疆受到沙尘天气的影响也拉高了PM2.5浓度。
从新增项目情况看,各地政府都在强化新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从掌握的数据来看,今年“两高一资”的项目数相对很少,从新增量来说已经大大的减轻了空气质量改善的压力。
关于2020-2021年秋冬季攻坚方案目标的问题,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污染排放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数据代表性不强,在基数的选取上会借鉴国际上的常见做法,如采取三年滑动平均值或扣除异常年份等方式,并综合今年和过去几个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情况,科学合理设定目标。
刘炳江说,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决胜之年,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焦点3 未来的蓝天保卫战怎么打?
刘炳江说,蓝天保卫战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些目标都是阶段性的,距全国所有城市PM2.5浓度都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明确地说,蓝天保卫战还会继续打下去,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之中。
他介绍,现在已启动“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认真谋划“十四五”期间,也就是未来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具体来说,目标设定方面,会延续《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路,主要围绕着空气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方面来设计目标,既突出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满足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和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要求的空气质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进行对接。同时,近几年臭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规划中会针对臭氧的两项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设计减排目标。
重点举措方面,针对“十四五”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的主要特点,我国正在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以及可能面临的更为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等情况,将科学合理设置工作任务,包括将进一步突出重点管控的空间、时段、行业领域和污染物,加强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积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特别是对工业炉窑和VOCs综合治理提出了专门要求;进一步研究完善“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上海博测环境科技专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企业废气排放监测15年,是专业的环保达标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博测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的技术团队,为用户量身设计达标监测解决方案,灵活优化站点和仪器,一站式监测服务。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快速响应用户,及时帮助用户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有效,无论监测方法还是检测技术均满足监测考核要求。更多详情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400-021-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