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畜禽养殖区域、乡村地区及背景区开展氨气监测时,被动采样器以其结构简单、布设灵活、无需供电的优势,成为环境空气监测的重要工具。为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采样点位的科学选取和合理布设至关重要。
本文依据《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畜禽养殖业氨气排放控制试点地区环境空气氨气监测方案》(以下简称总站氨气监测方案),提出适用于农村区域和畜禽养殖场的被动采样器布点建议。
为有效评估氨气排放特征、迁移扩散规律及治理成效,氨气被动采样器布点应考虑以下类型:
Ø 养殖场厂界点:属于污染源监控点,布设在畜禽养殖场边界或主要下风向位置,用于评估氨气直接排放强度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Ø 农田监测点:设于养殖场周边农田区域,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如畜禽粪肥)较多的地块,用于反映农业施肥过程中的氨气再排放情况,识别“二次排放源”。
Ø 乡镇监测点:设于农村居民集中区域,可布设在现有乡镇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内
Ø 区县/城区监测点:了解试点区县的环境空气氨气浓度特征,可在区县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上布设。
Ø 背景点:远离人类活动及污染源,在乡镇森林、草地等人为活动较少地区进行布点,作为区域本底浓度参考,用于与污染点进行对照分析。
遵照HJ 194-2017提出的基本原则:采样点位应根据监测任务的目的、要求布设,必要时进行现场踏勘后确定。所选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监测数据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空气质量水平或空气中所测污染物浓度水平。被动采样器布置在养殖场和乡镇及城区也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养猪场集聚的A县,属于京津冀地区的养殖场氨气监测试点范围内,其大部分养猪场还未启动氨气排放控制,生猪圈舍无排气处理设施。该县里B乡是当地最有名的养猪基地,养殖场数量也最多,也是本地支柱产业。
优于经费限制,原计划是每个养猪场的厂界只布设1个被动监测点位(在厂界内主导下风向院墙上布设监测点位,或在院墙外布设监测点位)以及在乡镇原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上布设一个被动采样点。但后来有上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后,最后参照总站氨气监测方案中的最优布点建议(见图)来执行。
最终确定每个养殖场布设5个厂界点,分布在主要下风向与交叉风向上。
序号 |
点位类型 | 点位要求 | 点位数量 | 监测设备 |
1 |
上风向点 |
以养殖场主导上风向的中线(120°夹角内,距离养殖场2-50m范围内) |
1个 |
PAS06氨气被动采样器 |
2 |
厂界点 |
厂界内主导下风向院墙上或院墙 外,间隔距离大致相等的3个点位 |
3个 | |
3 |
下风向点 |
以养殖场主导下风向的中线(45°夹角内,距离养殖场2-50m范围内) |
1个 |
当然,考虑到了解农田氨气排放可能对评估评价的影响,除了在原有乡镇空气站点上增设氨气被动采样器点位外,还增加了农村农田监测点位和背景点,而且都是选择了Analyst品牌的PAS06氨气被动采样器作为监测设备。
ü 样品代表性应考虑持续污染与瞬时排放之间的平衡
ü 采样周期建议为7天–14天,可根据排放规律与季节变化调整,例如在春季施肥或夏季高温排放期,可适当缩短采样周期并增强布点密度。
ü 建议全年多轮布点,掌握年际与季节趋势
ü 可选择部分点位同时布设2个被动采样器以增强数据稳定性(双样对照)
科学选点与布点是确保被动采样数据科学有效的基础。依据技术规范和区域特征,合理布局厂界点、乡镇点、背景点,辅以规范安装和定期采样周期,能够全面反映养殖区域氨气污染特征与控制效果。
建议各地根据自身地理环境、养殖规模和监测目标制定布点方案,确保监测数据可比、可追溯、可评估。
上海博测环境提供氨气被动采样器、托盘、支架等产品,技术团队可为用户提供现场点位规划、采样培训与后期数据分析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