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臭氧污染却逐步显现,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臭氧污染天数明显增加。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信息,今年1至7月,全国平均空气优良天数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但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臭氧浓度却相对较高,此外,成渝、广东等地臭氧浓度同比也有所升高。
2019年臭氧超标城市数量达103个
我国从2013年开始启动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至2015年已经完成了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监测的全覆盖。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2019年,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浓度达到1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上升了20.3%,臭氧超标城市个数从2015年的19个增加到2019年的103个。2019年,我国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比为41.8%,仅次于PM2.5。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从全国平均状况来说,臭氧是处在一种缓慢上升的这种状态,那么特别是在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苏鲁皖豫交界的这些地方,包括长江三角洲,还有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都是臭氧上升幅度比较明显的地方。
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成改善空气质量关键
臭氧是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太阳光照射的作用下形成的污染物,在夏秋季节的午后浓度较高。专家分析,我国臭氧污染之所以在近几年逐渐加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近些年来对PM2.5等颗粒物的治理,部分地区大气通透性明显改善,更充足的光照给臭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这只是客观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比例不协调,因此对PM2.5和臭氧进行协同治理已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原来的PM2.5的前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在许多地区,和2013年比都下降了百分之八九十,但是氮氧化物只下降了百分之几。同时另外一种前体物VOCs,可以说是因为它的来源比较复杂,控制起来难度也非常大,这些年有研究表明,VOCs整体的排放量,实际上处在一个高位,即使说有所下降,但相对总量来说是很少的。
高浓度臭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臭氧在平流层能对地球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但在距地面1km高度的范围内,高浓度臭氧却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对部分敏感人群造成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并使植物发黄枯萎。但专家同时表示,我国臭氧污染目前大多仍然以轻度污染为主,浓度不超过160微克/立方米,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公众不必紧张。
专家表示,臭氧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除了和太阳辐射、地理地形、气象气侯等外部生成条件有关外,最主要的是和污染源的结构关系密切,因此需要协同治理。臭氧和它的两个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就是说在消减前体物的时候,两种前体物消减的比例关系决定了臭氧下降的程度,如果说下降比例不合适,反而还会上升,所以这是控制臭氧污染的一个难点问题。
此外,臭氧生成的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喷涂作业、石化生产、油墨使用、制药、制鞋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关于VOCs排放控制,一个是污染源数量种类多,还有一个是排放的环节多,无组织排放在这里面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这部分的VOCs的控制难点确实是比较大。
呼吁公众减少生活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生态环境部已经印发了《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并启动了攻坚行动。通过增加石化产业油气回收比例,降低工业用涂料的挥发性组分含量,对喷涂车间进行密闭改造等措施,降低工业生产领域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
同时专家也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应采取一些措施,减少生活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比如说少开一天车,少消耗一升汽油,在加油的时候选择晚上,因为晚上温度比较低,挥发性比较差,在自己家里面装修的时候要优先选择那些低挥发性的,甚至没有有机溶剂的这些涂料。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万众一心,共同打造美好生态环境。
上海博测环境科技专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为用户量身设计达标监测方案,灵活优化站点和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产品包括环境污染预评估与源解析方案及服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解决方案及系列产品,工业园区厂区/边界大气污染物监测解决方案及系列产品,污染源烟气及VOCs监测解决方案及系列产品。更多详情请咨询400-021-0446。